不可能一下子就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,要7年,香港香港才可以。國內不用轉戶口,保辦你嫁過去之後,定居定居的社如果你有了香港身份證(不是香港香港永久的),那你的國內內地戶口就取消了,在內地公安局是保辦查不到你的資料的。在香港,定居定居的社香港人是香港香港沒有戶口本這個概念的,他們不用戶口本,國內只有身份證,但***就分永久性的、非永久性的、臨時的。
你起碼要在那邊連續住7年才有資格拿永久性居民***。
恐怕這問題應該問老伴和子女吧?或者親戚朋友?不過你這個問題透露出了一個信息:你在香港有房產或者大量資產,否則以香港的房價和物價,一般內地人不能在那里定居。所以自己還要掂量一下,香港不是逃避追查的最佳選擇。[呲牙]
去不去應該由你自己決定。再說了,香港也是中國的香港,去了還是在中國,有什么可以猶豫的。
至于現在香港彌漫的一種對大陸不太友好的氣氛,其實也不必太在意。
這種不正常的氣氛,在中央和香港愛國同胞的一起努力之下,想必也沒有多少時日了。
因為,正常是常態,不正常一定是暫時的!
如果僅僅是個人,不涉及子女,不建議去。雖然香港各項***比較好,比如醫療,但公立醫院看病非急診都要預約,周期偏長。私立醫院設備先進但費用很高,都要自費,而公立醫院不具備這樣的先進條件。
香港島十分擁擠,住房面積包括公屋都不是很大,比不上內地的生存空間。不差錢沒得說,資產1000-2000萬都不算啥。
香港人因為空間有限,雖然是金融中心,但這些年過來,還是很壓抑,幾百平方公里的土地生存著700萬人口。年紀大了,不像其他年輕人,周圍的朋友也不會太多。
當然,我一家之言,最重要還是看身旁***程度,***好,日子照樣過得好。
只要自己覺得哪里好,就去哪里生活,更何況兩岸三地同宗同源,沒有語言、習俗的障礙。請記住,一個人思慮過多就必然失去了做人的樂趣。去吧!到時記得在頭條里分享你在香港的逸聞趣事和生活點滴了。
我在弟弟家住過一個多月,對香港多少有點感性認識。
我覺得在香港定居有利有弊。
香港的生活很方便,吃穿都有多樣化選擇,根據你的收入,高、中、低消費層次都有。
居家開伙,超市或菜場里的各種肉類、禽類、水產品、菜蔬鮮果應有盡有,品類種多,琳瑯滿目,價格也不比內地貴多少。
最令我難忘的是進口大米,質地超好,又白又糯,飯香撲鼻。
飯館、酒店更是比比皆是,中西日韓應有盡有,高到豪華酒店,低到大排檔,想怎么消費就怎么消費。
衣著方面,港人也多半不講究,除上班白領外,一般以休閑服裝為主,當然,品牌上有檔次區分的。
行的方面,印象當中公交為主,電車、公汽+計程車。私家車沒有大陸多,可能和那里的地理情況,停車條件等有關。
文化方面:電視、電影、報紙等等比大陸這邊多元化,開放程度也高。
總之,單單比吃穿用行,香港生活不亞于北上廣深。
但是再深入的探討一下,在香港生活也有不如意的地方。
一是房價奇高,比國內一線城市一點不差,國內的人到那里去,你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是買不起的。
租房也貴,我們有一位朋友,帶著一個十三歲的兒子放棄了北京戶口跑到香港打工,只能住在人家在樓頂平臺上搭的鐵皮屋里,冬冷夏熱蝸居己經幾年。
來我弟弟家吃飯時我笑問他你這是何苦?他可能礙于自尊,只是苦笑作答。
二是香港的氣候我們不一定很習慣,潮濕悶熱。洗的衣服不允許曬在外面,掛在家里兩天干不了,要么就自己不洗送洗衣店,人家可以烘干,這對于我們工薪階層無疑又是一筆開支。
三是語言問題,除非你是廣東人,否則很難跟人溝通。出去購購物還勉強可以應付,較長時間的交流就很困難。
四是人文環境,不太熟悉,告別了大陸眾多親友,跑到那邊又無法交友,索興到外國去還有個唐人街,華人區里尋找到歸屬感,在香港又沒有大陸街,內地圈,所以有時感覺一種陌生感。
從2019年修例風波看來,現在的香港人再也不是原來的香港人。
利弊都擺在這兒,你自已定奪是去還是不去。
如果我是你,如果那邊有子女,我會選擇每年冬天住那邊去,平時就呆在住慣了的大陸。
2025-07-03 19:45
2025-07-03 19:41
2025-07-03 18:30
2025-07-03 18:26
2025-07-03 18:26
2025-07-03 18:13